威尼斯欢乐娱人城AⅤ-(中国)搜狗百科

我国高端海洋油气勘探技术最新进展
7月27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脉”在渤海海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海洋油气勘探技术上迈出关键一步,对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力度、进一步健全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气勘探装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海底地震勘探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海洋油气勘探技术,该技术可大幅提升油气勘探开发精度。作为采集海底油藏信息的关键性技术装备,我国的海底地震勘探节点采集装备长期依赖进口,超过300米水深的装备技术更是受到严格限制,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进程。“海脉”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节点模式地震勘探采集装备,它攻克了高灵敏度检波器和超低噪音采集电路等技术,大幅提升对微弱信号的检测能力,具有超强的灵敏度,能够捕捉到万米地层相当于蚊子声1/150大小的地震波信号,并据此描绘高清油气藏数据信息。据中国海油技术专家阮福明介绍,“海脉”集合了陆地勘探检波器和海洋水听器综合技术优势,具有体积小、布放灵活、适应水深范围宽、超低频性能高等特点,采集能力是常规拖缆模式4倍,2赫兹超低频感知能力达到全球同类产品最高水平,如同“千里眼”一样可以看清埋藏几千米深的油气储层。此次在渤海投用的“海脉”型号为High Qulity Nodel 500,设计水深500米。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将成千上万个“海脉”节点按照设计要求,通过专业收放装备有规律地布放在海床指定位置,形成一个覆盖在海床上的巨大信息采集网。每个节点就像压在海底油藏“穴位”上的“听诊器”一样,接收来自海底地层反射的地震波信号,并以数据的形式存储记录下来,作业完成后将其收回,下载分析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而处理成地震剖面,实现对地层的精准“号脉”。“海脉”不仅可以对常规勘探装备难以实施的勘探盲区进行精细探测,而且能够在海上平台密集区或建有固定海洋设施的海域大量灵活部署。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总经理周滨介绍说,“它的成功应用有助于更加清晰准确地获取更深地层和复杂地质构造下的油气藏信息,将为我国海洋油气精准勘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据了解,作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核心装备,“海脉”能够满足我国主要海域的海底地震勘探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海洋油气藏勘探精度和成熟油田海底油藏的动态监测水平。
2023-08-25
查看详情
中石油四大油气田最新产量
近期,中国石油各大油气田陆续公布上半年油气产量。长庆油田2023上半年长庆油田完成油气当量3399.6万吨,同比增长3.2%,完成年计划的51.85%。其中原油产量1286.2万吨,同比增加6.77万吨,天然气产量265.2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2.41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实现双“硬过半”,清洁电力累计发电7550万度。大庆油田2023上半年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509.13万吨,超计划运行,实现“时间过半、产量过半”;生产天然气29.69亿立方米,超计划0.19亿立方米。塔里木油田2023年上半年塔里木油田生产石油液体410.2万吨、天然气170.5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当量达到1769万吨,同比增加51万吨,实现石油液体、天然气、油气当量“三个硬过半”,再创历史新高。西南油气田2023上半年,西南油气田公司累计生产天然气206.1亿方,同比增加22.5亿方,增幅12.3%,完成股份公司全年考核指标410亿方的50.3%,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其中生产页岩气64.97亿方,同比增加9.32亿方,增幅16.75%,创历史新高。
2023-08-02
查看详情
中海油亿吨级大油田全面投产
7月12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获悉,渤海亿吨级油田群——垦利6-1油田群实现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了非整装大型油田开发技术体系,对进一步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垦利6-1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是我国渤海莱北低凸起浅层勘探发现的首个亿吨级岩性大型油田。油田群的开发主要包括4-1、5-1、5-2、6-1和10-1北等5个区块,由9座无人井口平台和1座中心处理平台组成,是中国海上迄今为止智能井口平台最多的开发项目。垦利6-1油田群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平面像树杈一样分布,储量虽大但油层薄、分布广、丰度低,用传统方式开发经济性不高。“威尼斯欢乐娱人城AⅤ依托周边油田,采用智能无人平台的方式进行开发,节省投资成本约20%,从设计到见产仅用了两年时间,创造了渤海油田亿吨级油田开发纪录。”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渤南作业公司副总经理冉从俊介绍说,截至目前,垦利6-1油田群日产原油突破8000吨,预计高峰时期每年可贡献原油超200万吨。垦利6-1油田群井口平台采用智能化、无人化设计,177口井全部在无人平台使用远程控制,开发模式实现从人工为主、数据为辅的经验模式向数字化驱动、智能化协同的大数据辅助决策模式转变。通过综合自动化监控预警系统让无人平台的所有设备实现远程监控,还能对采集的生产数据同步进行智能化分析、状态动态评估,对于异常运行参数做到及时的预警干预,确保了无人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真正实现对无人平台“看得见、管得好”。同时,垦利6-1油田群的开发在设计之初就积极落实“双碳”战略,与渤中-垦利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同期设计、同期建造、同期投产,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上首个在设计之初就引入岸电的油田。在能源管理上,油田群成立了节电工作小组,定期对各设备的用电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调整到最安全、最经济的运行模式。相比自发电,平均每年减少天然气消耗8000万立方米,节能近12万吨标准煤。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孙鹏霄表示,垦利6-1油田群是我国海上亿吨级油田开发中首次大规模采用智能联动集成应用,它的成功开发标志着中国海油掌握了非整装大型油田的开发技术体系,为推动同类型亿吨级油田的经济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2023-07-12
查看详情
30
2023-05
中石油五千亿级油气重大突破
中石油长庆油田首口铝土岩水平井日前测试日产天然气353.4万立方米,创造了国内新纪录,这也标志着我国铝土岩气藏取得重大突破。 铝土岩气藏是鄂尔多斯盆地新发现的一种非常少见的非常规气藏,近来在该岩层部分探井已产出高产工业气流,展现出良好的储量前景。 铝土岩是一种富含铝质矿物、以化学沉积为主,兼具机械沉积特征的岩石类型,岩石中Al2O3∶SiO2>1,主要矿物成分为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和一水硬铝石。原岩经风化淋滤形成含铝胶体和高钾黏土,二次近距离搬运,形成特征性的鲕状、豆状、块状结构,主要是由铝硅酸盐类矿物受强烈化学风化、半风化带出溶解的氧化铝直接沉积或经陆解作用形成。我国铝土岩主要包括喀斯特型和红土型两种,其中华北喀斯特型(沉积型)铝土岩,为碎屑沉积+离子结晶成因,主要铝质矿物为一水硬铝石,形成于碱性还原的“潜水型”环境中,受岩溶喀斯特微地形控制,含铝岩系纵向上层序变化复杂。 鄂尔多斯盆地前期勘探认为,在石炭系本溪组一二叠系太原组内发育铝土质泥岩,与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共同构成泥质岩系,是下部前石炭纪风化壳气藏的非渗透性盖层。随着勘探程度的加大,发现一些探井在本溪、太原组铝土质泥岩有气测异常显示,专家和学者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2015年,刘文辉通过储层测井识别与评价,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铝土质泥岩(未区分岩性,储层为铝土质泥岩)可以作为潜在储层”的地质认识;2017—2020年,部分探井在盆地东部本溪组和陇东太原组的铝土岩段试气均获得低产气流;2021年,长庆油田深化陇东地区太原组铝土岩系成藏地质认识,评价太原组铝土岩(岩性细分,储层为铝土岩)气藏勘探潜力,部署实施的L47井试气获无阻流量67.38万方/天高产气流,初步落实铝土岩气勘探面积7000平方公里,天然气资源量超5000亿方,实现了该盆地古生界铝土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5月8日,长庆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战明到陇东首口铝土岩水平井现场调研,听取铝土岩勘探评价工作汇报,看望慰问一线干部员工,庆阳市市长周继军参加调研。 在陇东首口铝土岩水平井作业现场,李战明看望慰问参建单位、天然气评价项目部干部员工并送上慰问品。随后,与周继军一同听取了陇东铝土岩勘探评价情况汇报,详细了解了陇东铝土岩气藏勘探开发现状、基本地质特征、首口铝土岩水平井钻探及压裂改造等情况,仔细询问了铝土岩的分布及规模等。 周继军表示,50多年来,长庆人以不怕牺牲的报国情怀、永不言败的创业斗志,大力发扬“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磨刀石”精神,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伟大业绩,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庆阳市委、市政府将始终坚持“支持长庆油田就是支持庆阳发展”的理念,持续深入开展“和谐典范油区”创建,和长庆油田一道把打造世界一流大油气田的美好愿景变成生动现实。 李战明指出,庆阳是长庆油田的发祥地,油气资源丰富,气化庆阳,造福老区,是几代长庆石油人的夙愿,也是企地共同的使命任务。首口铝土岩水平井喜获无阻流量353.4万立方米高产气流,创造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勘探开发50多年来的新纪录,是长庆油田向新领域进军的一次重大胜利,对于加快陇东地区天然气增储上产,支撑庆阳千万吨级油气生产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长庆油田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庆阳市各级党委政府携手奋进,推动企地融合发展,加快陇东油气上产步伐,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庆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8
2023-05
中石油各大油田最新产量公布
长庆油田首季,长庆油田生产油气当量达1731.99万吨,同比增长3.05%。今年以来,长庆油田全力加快资源向储量、储量向产量的转化,狠抓压舱石工程、油藏综合治理、注水专项治理、老井资产效能挖潜四项重点工作,原油日产保持在7万吨以上,冬季保供期间极限产量同比提高1000万立方米/天。加快分布式光伏、地热、光热等新能源业务发展,黄3区CCUS国家示范工程累计注入液态二氧化碳超20万吨,苏里格风光气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和庆阳50万千瓦风光基地项目成功纳入国家能源局大基地项目清单。大庆油田一季度,大庆油田生产原油750.15万吨,生产天然气16.36亿立方米,均超计划运行。采油一厂萨中开发区南一区西部是集团公司上产百万吨压舱石工程示范项目,为加快这一区块建设,采油一厂组成10个专项工作组推动区块“钻、建、投”一体化运行,1731口新井“快马加鞭”,为明年年产油量上升到100万吨以上抢占先机。加快发展天然气业务,徐深1天然气实现了提前上载,推进川渝地区自用气转化为商品气,3月累计销售天然气11.01亿立方米,实现产销双旺。塔里木油田今年一季度,塔里木油田生产原油205.7万吨、天然气90.6亿立方米,分别超计划15万吨、0.4亿立方米,累计生产油气产量当量927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今年以来,塔里木油田统筹老井稳产、措施增产、新井上产、管理促产和地面配套,坚持抢先抓早、有序有效,围绕上半年“三个硬过半”目标,倒排一季度油气生产运行计划,日均油气产量当量保持在10万吨高位运行,以扎扎实实的行动和实实在在的业绩实现了首季“开门红”。新疆油田新疆油田一季度累计生产原油371.4万吨,天然气11亿立方米,同比各增加了11.4万吨、1.1亿立方米,均超计划目标运行。年初以来,新疆油田在深化老区精细开发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新区油气上产,做大油气增量。作为上产主力区块,玛湖油田抢抓全年生产主动权,加快效益开发,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按照“效益优先、择优部署”的原则,早部署、早启动,提效率、争先机,积极推行“区块制”管理模式,高效组织新井压裂,提前实现玛湖油田全面复工复产,目前日产水平已达8682吨。西南油气田一季度,西南油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达到105.49亿立方米,突破100亿立方米大关,较去年同比增长7.53%,创历史同期新高。今年以来,西南油气田锚定“跨越400亿、迈上新台阶”目标任务,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增储上产,创新产建模式,狠抓要素保障,加快新井提速提效,截至目前,投产新井78口,新建产能超过24亿立方米。其中,常规气超过9亿立方米,页岩气超过12亿立方米,致密气超过2亿立方米。同时,西南油气田狠抓老井挖潜,措施增产气量超过6亿立方米。辽河油田一季度,辽河油田生产原油243.93万吨、天然气2.43亿立方米,完成计划指标。加快转型步伐,推进绿色发展,有力推动储气、储碳、储能“三大储库”建设,新投产两座二氧化碳捕集液化站,CCUS示范工程阶段注碳2.1万吨,电热熔盐储能及井下大功率电加热技术先导试验取得成功,与7家驻辽炼化企业及所属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完成清洁电力发电1919万千瓦时,清洁能源利用量折算标油0.57万吨。吉林油田一季度,吉林油田生产油气当量达133.07万吨,超计划1.29万吨。年初以来,吉林油田面对扭亏脱困攻坚任务,统筹推进“三年一盘棋”整体部署,实施“大运行”统筹,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产量箭头向上,实现产能贡献率、投资完成率、生产效率效益“三个提升”。一季度,钻、压、修主体工作量累计完成1059口,超计划359口。井下工况不正常井影响率控制在1%,创造了近六年来最好水平。狠抓挖潜增效,一季度,全油田在开井数增加255口的情况下,累计节电2731万度。青海油田青海油田首季累产原油57.52万吨、产气15.67亿立方米,分别完成季度计划的100%、104.88%,实现了油气生产形势稳中向好。一季度,青海油田克服严寒等不利影响,狠抓生产组织提速提效,在复工复产及油气上产方面抓好计划执行与落实。成立原油上产专班、天然气保供专班,为一线油气生产提供生产组织、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支持。原油开发持续强化精细注水、井网优化调整等工作,天然气开发积极开展精细描述、工艺升级等工作,持续改善油气田开发指标,油气生产呈现了箭头朝上的良好势头。冀东油田一季度,冀东油田生产原油25.63万吨、天然气1.26亿立方米,完成季度均衡计划的100.1%、100%。年初以来,冀东油田聚焦油气勘探、本部稳产攻坚、西部天然气达产、新能源开疆拓土、储气库建设等重点工程,压紧压实责任,有重点、分层次、分类别狠抓落实,全力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超前谋划,高效组织完成神木北区重磁野外采集任务。稳步推进储气库建设,正式采气的3口井采气能力均达到设计方案。同时全面抓好地热、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玉门油田今年首季,玉门油田生产原油183356吨,同比增幅9.4%;生产天然气266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6.6倍。进入2023年,玉门油田围绕老井稳产集中发力,通过扶躺复产、措施增产等手段实现稳产增效。一季度,环庆新区投产新井41口,贡献产量6448吨;宁庆区块新投产天然气井7口,新增产量13.9万立方米。炼化总厂统筹部署全年220万吨加工量任务目标,常态化推进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新能源生产建设有序推进,玉门东站200MW光伏发电项目运行平稳,玉门油田300MW光伏发电项目预计于4月底并网发电。华北油田一季度,华北油田油气产量同比增长8.5%和27.1%,其中煤层气产量同比增长34.7%,实现首季开门红。华北油田聚焦“快”字抓部署,制定工作清单,各项决策部署快速执行落实、各方信息快速回馈、问题动态优化解决。聚焦“实”字抓提升,梳理制定了十大重点工程,组建工作专班,盯重点、抓关键,打通堵点难点。聚焦“转”字抓成效,把新能源工作融入勘探开发建设等各专业各领域,快速拓展新能源业务市场,新获地热供暖面积478万平方米、清洁电力并网指标66万千瓦。吐哈油田一季度,吐哈油田原油产量超计划3%,同比增加8%,天然气商品量同比增加4%。今年开局以来,吐哈油田抓住生产关键时期,周密部署上产方案,加强生产组织运行和安全管理,各项生产安全平稳有序运行。23部钻机、65部井下作业动力齐头并进,投产新井10口,产能符合率达到100%;深入开展吉7区块致密气藏评价认识,进一步优化吉7-2-3H井排采工艺制度,单井日产油气量持续翻番;萨探1块萨105-7-7井排液见油,向北扩展潜力显现,主力建产区块含油面积进一步扩大。大港油田一季度,大港油田以“压舱石工程”为统领,聚焦“新井提产量、老井控递减、全面增可采”全面发力,高效推进油气开发各项工作,油气生产均超计划线运行。大港油田抓住枣园/王官屯复杂断块油田“压舱石工程”项目入选股份公司首批10个示范项目的契机,成立工作专班推动项目方案落地落实。同时,坚持“一藏一策、一田一策”打造6个公司级“压舱石工程”,培育以各油田主力区块为依托的采油厂级“压舱石工程”,全面筑牢油气稳产上产的“压舱石”。浙江油田浙江油田首季销售天然气4.58亿方,同比增加0.08亿方,实现生产建设平稳开局。今年一季度,正值冬季保供关键期,浙江油田超前谋划、精细组织各个气田多采气、快采气、稳采气,确保川南地区人民群众温暖过冬。黄金坝、紫金坝、云山坝、大安区块等基层单位集中优势力量确保新井老井“火力全开”,全面提升天然气生产能力。目前,浙江油田日均天然气产量保持在490万方以上运行。产能建设高效推进,老区上产势头强劲。截至3月底,今年浙江油田新井已投产23口,贡献0.16亿方。煤层气公司煤层气公司产销量完成7.54亿方和7.51亿方,同期对比提升6.1%和6.5%一季度,煤层气公司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精神状态,紧密围绕“二十个方面”的深刻转型,在勘探开发主责主业上“大上深煤、精优致密、深耕中浅、攻关页岩、探索新域、突破外围、赋能合作、拓展新能”,锚定生产指标,持之以恒做好“高效建产”“长效稳产”文章,细化制定“十五个方面”高质量建产措施,扎实推进稳产上产换字头、综合调整、老区老井技术挖潜创新等专项工程,全力确保完成产量任务。南方勘探公司南方勘探公司一季度生产液态石油产品7.86万吨;天然气产量2670万立方米,同比增加5.2%,生产经营指标实现“超计划”运行。今年以来,南方勘探公司紧密围绕“油气勘探、开发生产、新能源业务”三项工作,未雨绸缪,抢先抓早,持续抓好精细注水注气,老区稳产基础进一步夯实;高效评价新区建产,部署在福山凹陷花东构造的花东301x井和永安北部的永10-1X井试油获高产,增强了整体效益建产的信心;地热能综合利用项目稳步运行,油田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有序开展,全力构建融合发展新优势。储气库公司2023年一季度,中国石油各储气库实际采气77.09亿立方米,比上个采暖季一季度多采气2.87亿立方米,增长3.7%。今年以来,储气库公司全面推进江苏张兴、山东菏泽、山东泰安、江苏丰县、江苏镇江、云南昆明、广东三水等多个盐穴库合资合作项目。继续加快推进张兴盐穴储气库施工建设,已完成5口新井的钻井施工。同时,完成了菏泽盐穴储气库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验收工作。积极承担中国石油盐穴储气库科研项目,利用技术优势大力开拓市场,目前已签订3份技术服务合同。
09
2023-03
中国第一大油田!日产9万吨
2月21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今年1月以来,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一一渤海油田,原油日产历史性突破9万吨大关,并牢牢站稳“9字头”,当月油气总产量突破300万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油气增储上产做出重要实践。“这9万多吨,相当于全国原油日产的六分之一,是渤海油田有史以来的最好日产水平!”公司生产部副经理郑旭在接受采访时说。从最初的原油日产30余吨,到如今跃上“9字头”、增产幅度达到3000倍,这一历史性跨越,是渤海油田作为全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的应担之责,更是油田历经50多年砥砺耕耘后交出的最美答卷。1967年6月,我国海上第一口工业油流井——海1井喜喷原油,拉开了渤海油田开发建设的序幕。由于“一无资金、二无装备、三无技术”,早期的渤海油田一度是我国最小油田之一。改革开放后,渤海油田开始讲述“春天的故事”。通过对外合作与自力更生“两条腿走路”,弘扬“敢于突破,科学求实、追求卓越”的优快精神,自主攻克我国近海勘探开发技术。经由几代人的手臂举升,2010年,渤海油田在素有“地质家考场”之称的破碎构造上,建成油气年产3000万吨级的大油田,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增长极,挺起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脊梁,推动了我国油气供应格局从“以陆地为主”向“陆海统筹、海陆并重”的重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石油战线作出重要指示后,渤海油田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连年刷新贡献率,创造了新一轮的储量产量增长高峰期。2019年到2022年底,渤海油田日产一路箭头向上,持续“稳7冲8”、“稳8冲9”,快速登顶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建成国内第二大油气田,在国内油田中成为全国原油增量最大贡献者,为我国原油年产重返2亿吨起到兜底保障和压舱石作用。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切实把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体现到发展成效上,渤海油田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油田目标,以稳住老油田、加快新油田、突破“低边稠”为主要方向,以深入推进重大科技专项与“注水年”活动为突破口,以“两提一降”为关键手段,不断优化开发策略,推动油田持续标记“碧海丹心 能源报国”的历史新刻度。“日产‘破9’只是新起点,今年原油产量是一个整体爬坡的计划线,预计10月将达全年日产峰值。” 未来两年,渤海油田油气产量还将持续大幅增长,“原油日产‘稳9破10’,也将不再是梦。”
08
2023-02
中石油各大油气田最新产量出炉
近日,中石油各大油气田陆续公布了1月份最新油气产量,具体情况如下:大庆油田中国石油原油产量“压舱石”殷定斌 摄 2023年以来,大庆油田锚定“原油3000万吨稳产”,以“起步即加速、开局即冲刺”的状态,加快增储上产步伐。1月份,大庆油田生产原油253.39万吨,生产天然气5.39亿立方米,同时加快推进U型井地热等新能源项目。辽河油田油气生产均超计划线运行陈允长 摄 开年以来,辽河油田努力克服低温寒潮和去年洪涝灾害后续影响,深挖老井潜力,加快新井投产,推动油气产量实现逆势增长,1月份平均日产油27102吨,日产气249万方,全月累计生产原油84.01万吨,均超月度计划线运行,油气生产实现高起点起步。长庆油田油气生产高起点起步王友花 摄 新年开局,长庆油田以“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牢牢把握增储上产主动权,持续提升天然气冬季保供能力。1月份,累计生产原油219.03万吨,天然气48.07亿立方米,油气当量达到602.06万吨,同比增加15.36万吨。塔里木油田一手抓冬季生产,一手抓油气保供景小雷 摄 塔里木油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员工重要讲话精神,精心组织冬季生产,狠抓保供责任,截至1月末,塔里木油田生产原油70.4万吨、天然气31.2亿立方米,累计生产油气产量当量319万吨,同比增加5万吨。新疆油田开发水平迈上新台阶徐志远 摄 新疆油田克服严寒天气不利影响,以系统性思维、“强矩阵”理念、常态化对标引领效益开发提质升级,优化部署实施,精益组织管理,力促新年开发水平迈上新台阶。截至1月末,新疆油田生产原油127.1万吨,同比增加7.1万吨。西南油气田天然气产量再攀新高肖毅 摄1月,西南油气田按照“产能最大发挥、天然气稳定供应”原则,生产天然气超3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近3亿立方米。同时,加快常规气、页岩气、致密气产能建设步伐,投产新井30余口,新建年产能超过14亿立方米。吉林油田狠抓主力油田效益稳产周昕林 摄 新年伊始,吉林油田克服冬季气温较低等实际困难,以促进主力油田效益稳产为导向,盯紧本质扭亏中心任务,上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劲儿,全力以赴抓油气稳产、增产,1月份生产原油41万吨,同比增长1.48%;生产天然气9183万立方米,超计划5.79%。大港油田元月生产实现开门红王洪珍 摄 面对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产量递减率高等不利因素,大港油田公司深入践行“冲、抢、稳、保”四字方针,加快推进夺油上产“十大工程”,全力打好老油田稳产上产进攻仗。1月份实现生产开门红,全月实现原油生产34万吨、天然气5700万立方米,油气均超计划线运行。青海油田油气开发平稳起步星静 摄 1月,青海油田干部员工全力以赴克服冬季严寒天气影响,周密安排部署节日期间油气开发计划及措施,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加强产量动态监控,做好防冻保温工作,1月份油气产量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8.49%、9.53%,实现了油气开发平稳起步。华北油田原油、天然气、煤层气产量稳增长刘天一 摄 新年首月,华北油田拉满弓、铆足劲,实施老油田“压舱石工程”,1月份完成实施60口,日增油143吨,阶段增油2895吨,超额完成1月油水井进攻性措施。截至目前,原油、天然气、煤层气产量均超计划运行,其中煤层气产量同比增加44%。吐哈油田 原油日产同比提高5%王希瑞 摄 新年开局,吐哈油田开发系统按照总体部署,20部钻机有序启动,60部作业动力全面铺开,在鄯善、鲁克沁、三塘湖等区域摆开上产战场。1月份吐哈油田原油日产同比提高5%,天然气日产保持80万立方米以上稳产。冀东油田 油气当量产量增长超10% 朱米福 摄 年初以来,冀东油田大力实施本部稳产攻坚、西部天然气达产等六大重点工程,做好“质量效益”和“规模效益”两篇文章,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1月份,冀东油田生产原油8.94万吨、天然气4124万立方米,累计生产油气当量产量12.22万吨,同比增加10.31%。玉门油田高效组织原油生产开发朱俊霖 摄 1月,玉门油田高效组织原油生产开发工作,狠抓冬季安全生产管理,紧盯天气变化,加强油水井的日常动态管理,全月累计产油6.36万吨,累计产气760.87万立方米。扎实推进新能源项目,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运行平稳。浙江油田 “效益开发”理念再落实陈旭 摄 浙江油田围绕黄金坝、紫金坝、云山坝、苏北等主力油气田,树立“效益开发”理念,以“技术提产、管理提效”为主线,推进稳产上产,1月实现生产经营“开门红”,生产天然气1.65亿立方米,生产原油1706.8吨,在计划指标线以上运行。煤层气公司 产气量创历史新高杨华 摄 元月,煤层气公司各条战线150余名干部员工和近1500名承包商员工坚守岗位,全力保障生产平稳运行。1月28日15时,煤层气公司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大屏幕上跃出一个鲜亮数字:900!意味着公司日产气量首次突破900万立方米,达到历史新高!南方勘探公司首月效益创近九年同期最佳 文诗璟 摄 今年1月份,南方勘探公司统筹推进“油气勘探、开发生产、新能源业务”三项工作,着力打造提质增效“精进版”,油气产量实现“超计划”运行,实现营业收入、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6.6%,分别创近十年和近九年来最好水平。储气库公司不断提高保供能力薛梅 摄 储气库公司严格落实集团公司天然气冬季保供部署要求,制定极端天气下应急采气保供措施,不断提升采气能力。1月累计采气41.15亿立方米,日均采气量达到13272万立方米。从2022年11月13日供暖季开始,截至1月末,实际采气91.74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采气9.82亿立方米。
30
2023-01
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成果公布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成果。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的决策部署,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聚行业共识,激发奋进力量,经组织有关研究机构、企业和院士专家研究,形成2022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一、原油产量时隔六年重返两亿吨2022年,围绕老油田硬稳产、新油田快突破、海域快上产,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全年原油产量2.04亿吨,时隔六年重上两亿吨,完成“七年行动计划”重要节点目标。东部老油区持续深化精细勘探开发,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实现原油产量硬稳定,大庆油田连续8年实现3000万吨稳产,胜利油田连续6年稳产2340万吨以上,发挥我国原油稳产“压舱石”作用。新盆地实现新突破,河套盆地巴彦油田快速发现、快速建产,三年探明地质储量2.6亿吨,高效建成年产百万吨油田。海洋石油大力实施稳油控水、稠油热采、低渗压裂、“新优快”钻井、工程标准化、智能油田建设、岸电应用工程等专项工作,原油产量近5800万吨,增量占全国增产总量的60%以上。渤海湾盆地隐蔽型潜山勘探获得亿吨级优质油气田重大发现,渤海油田原油产量3175万吨,继续保持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南海东部油田首次实现2000万吨油气当量重大突破,海上第二大油气生产基地作用更加凸显。二、天然气连续六年超百亿立方米增产加大新气田勘探开发力度,坐稳常规天然气主体地位,推动非常规气快速上产,2022年天然气产量约2200亿立方米,年增产量连续六年超百亿立方米。大气田持续快速增储建产是关键。苏里格气田突出技术创新,强化效益建产,推进高质量二次加快发展,产量突破300亿立方米;安岳气田持续推进滚动勘探开发,大型碳酸盐岩气田持续保持150亿立方米稳产;普光、元坝气田持续加强剩余气精细描述、精细挖潜、加密调整和滚动建产,加大气井控水治水、分类治理和优化配产,保持100亿立方米稳产;博孜-大北气田升级超深层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加强大斜度井、水平井提速和规模应用,产量增至67亿立方米。海上通过深化气藏研究和精细生产管理,推进老气田调整挖潜、低效井措施治理和新气田快速建产,天然气产量首次突破200亿立方米。非常规气持续快速上产,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页岩气做好中深层稳产,加快深层上产,推进新层系勘探。深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重要突破。三、深地工程推动超深层油气实现新突破塔里木盆地分布有我国最大超深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具有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等特点,通过创新建立断裂控储成藏地质理论,强化工程技术攻关,高效建成富满、顺北等大型油气田,突破超深层效益勘探开发极限。富满油田(埋深7500—8500米)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81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812亿方。2022年,富东1井奥陶系断控高能滩勘探获重大突破,试获日产气40.5万立方米、油21.4方高产油气流。全年油气产量达到328万吨,成为我国深地领域上产速度最快油田。大漠深处的富满油田井架林立向地下超深层挺进顺北油气田(埋深7300—9000米)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417亿立方米。2022年,7口探井试获千吨高产,累计千吨井20口,落实了两个亿吨级油气富集带,新增油气探明储量5760万吨、1226亿立方米。全年原油产量118.9万吨、天然气产量16.2亿立方米,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深地工程”命名的油气项目,被誉为“深地一号”。顺北4号断裂带发现4口喜获千吨油气井四、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助推海洋强国建设深海是我国油气储量的重要接替区之一。随着水深超过1500米的“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投产,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全面进入“深水时代”。2022年,深海区域地质研究、油气田开发、装备建造、钻完井技术体系以及配套作业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实现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新突破,基本具备了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全产业链的技术和装备能力。宝岛21-1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518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过1500米,完钻井深超过5000米,挺进深层,成为继“深海一号”之后首个深水深层大型整装天然气田。开平-顺德新凹陷新增探明储量超3000万吨,实现深海原油战略性勘探突破。我国首个深水自营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全面投产,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顺利投用,世界首次形成深水钻井新型防台风应急技术,我国首套国产深水油井水下采油树成功投用,“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加快开发建设。深水油气成为我国油气产量重要的增长极。2022年6月,“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一周年累计生产天然气超20亿立方米“海基一号”导管架精准就位于“海洋石油229”五、页岩油加快发展成为原油稳产生力军通过加强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不断完善配套技术工艺,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建成百万吨级页岩油产区,大庆古龙、胜利济阳不断扩大页岩油建产规模。2022年页岩油产量突破300万吨,是2018年的3.8倍。新疆吉木萨尔创新互层型页岩油地质认识和管理方式,全面进入规模效益上产阶段;大庆古龙深化泥纹型页岩油综合地质评价,迭代升级主体压裂工艺,局部多点已实现产量突破。2022年8月25日,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启动建设,成为继新疆吉木萨尔、大庆古龙后我国第三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已初步落实5个洼陷有利区资源36亿吨,新增控制、预测储量11.5亿吨。长庆庆城油田加大产能规模,全方位优化地质工程技术路线,加强实施过程管理,产量突破164万吨,近三年年均增长30万吨。大庆古龙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现场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现场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现场六、页岩气持续快速上产实现跨越式发展持续深化页岩气成藏和富集理论,创新发展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水平井体积改造技术、复杂山地工厂化作业技术等关键工程技术,大幅提升单井产量和最终可采储量,推动页岩气跨越式发展。2022年页岩气产量达到240亿立方米,较2018年增加122%。2022年,川南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和吴家坪组页岩气新层系新领域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开辟了四川盆地页岩气规模增储新阵地,探明了深层整装綦江页岩气田。涪陵、长宁-威远和昭通国家级海相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通过采取多层立体开发模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其中涪陵焦石坝区块两层立体开发调整采收率从12.6%提高到23.3%,实现了采收率整体翻番,三层立体开发评价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加强精细管理控制老井递减,井间加密、重复压裂等精准施策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拓展评价长宁北部常压区、威远次核心区以夯实稳产基础,努力保持中深层页岩气产量规模稳定,泸州、威荣、渝西等深层页岩气建产工程全面展开。川南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七、长庆油田建成首个500亿方战略大气区长庆油田是我国陆上天然气管网中心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枢纽,多年来持续加快天然气业务发展,已落实苏里格、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等3个万亿立方米级大气区,连续14年保持国内第一大产气区。2022年,长庆油田积极推进新层系、新领域勘探,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2600亿立方米,加快致密气开发,抓好老油田稳产压舱石,努力打造低渗透及非常规气勘探开发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科技创新高地,天然气增储上产基础进一步稳固。苏里格气田作为全国陆上最大整装气田,2022年产量突破300亿立方米,助力长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达507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近1/4,全面建成国内首个年产5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苏里格气田是我国陆上最大整装气田八、油气勘探开发助力“双碳”目标,CCUS年注入二氧化碳超过100万吨CCUS是全球公认的主要碳减排手段,目前,我国CCUS理论技术攻关与现场试验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和重大进展,工程技术基本实现全流程配套,正从理论技术、现场试验、工业应用等方面,加速推进CCUS全产业链发展。2022年,中国石油CCUS项目多点开花,在吉林、长庆、新疆等油田加大实施力度,注气能力明显提升,二氧化碳年注入量突破100万吨,产油30万吨。中国石化构建“捕集-运输-注入-采出-监测”全链条技术系列,推动“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加快建设,累计捕集35.3万吨、注入35.2万吨,启动首个百公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中国海油完成国内海上首个百万吨级恩平15-1 CCS示范工程关键设备国产化与安装调试,启动全球首个海上千万吨级大亚湾区CCS/CCUS集群示范项目研究工作。延长石油CCUS项目累计注入二氧化碳6.6万吨。胜利油田全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区——莱113CCUS生产现场恩平15-1 CCS示范项目完成海上安装九、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利器——“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显著提升钻井自动化水平自动化钻机是油气勘探开发提速提效重大核心装备,在国内尚没有一键操控等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突破了多设备联动协同控制等技术瓶颈,首创了具有并联作业模式的独立建立根系统,突破了虚拟重构、视觉识别等关键技术,开发了智能安全管控系统,建立了钻机在线监测与远程运维平台。实现了“流程自动化、作业少人化、操控一键化”。钻机在四川长宁-威远页岩气国家级示范区完钻2口水平井、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完钻11口水平井,进尺超过5万米,实现了关键工艺流程全自动化,井口、二层台等高危作业区域无人值守。建立根、甩钻具与钻进同步进行,显著提升作业时效。井队人员配置减少1/3,劳动强度降低90%。钻机的成功研制与应用,在我国钻井装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十、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利器——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等水平水下油气生产系统是深水油气田开发的主要模式。2022年,我国水下自主油气开发技术体系与装备制造取得重大突破,首个采用自主设计、自主研制的国产化水下生产系统在我国南海东方1-1气田东南区乐东块成功使用,实现了水下油气生产系统关键国产化核心装备从“0”到“1”的突破。攻克了南海深水水下油气田自主开发设计技术难题,自主研制了水下采油树、水下控制系统、水下多功能管汇、水下井口4大关键核心装备及13类首台套水下设备,整套水下生产系统设计水深500米(部分设备实现1500米水深),示范产品全部取得业界权威第三方认证,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等水平,建立了适用于我国的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技术体系。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开发核心技术装备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了深水水下油气生产系统关键设备自主设计,对南海深水油气自主开发具有里程碑意义。采油树海上安装现场